虽然碳中和一词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在国内外已然掀起了低碳发展巨浪。然而,由于对碳中和的理解不到位和层出不穷的漂绿风波,导致不少企业认为碳中和是一条荆棘之路。
2023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出台了一项国际最新碳中和标准《ISO 14068-1:2023》,该标准为企业科学布局碳中和提供了新思路。
那么,企业应如何理解该碳中和标准从而规避漂绿风险?该标准解决了哪些争议性问题?未来碳中和的趋势将又走向何方,企业应如何应对?
ISO 14068-1标准为企业带来碳中和解题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对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日益紧密的关注,“漂绿”(greenwashing,也称“洗绿”)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路上的拦路虎,甚至有的企业对此讳莫如深,为了避免低碳审查和批评而选择“绿色沉默”(greenhushing,也称瞒绿),即使这家公司在低碳可持续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成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项国际公认的权威碳中和标准,ISO 14068-1碳中和标准的出台为企业带来了避免“漂绿”的新解法。
相较其它标准,ISO 14068-1突破性地对「碳中和」的三大争议性问题作出明确解答——碳中和工作程序、减排路径规划、碳抵销。简单来说,ISO 14068-1告诉了企业怎么开展碳中和工作、怎么规划碳中和实施路径、怎么通过碳抵销实现碳中和。
碳抵销——化争议为机会
此前,由于受到环保人士或环保组织的质疑与挑战,不少企业选择不再使用碳信用达成碳中和,比如食品行业的雀巢、奢侈品行业的古驰、航空行业的易捷航空。
为何使用碳信用抵销碳排放会遭受质疑?
举个例子,公司A一年产生100万吨的碳排放,为了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于是花钱购买了100万吨的碳信用达成了所谓的「碳中和」,并对外宣传企业是对环境友好的。然而,这家公司实际碳排放量并没有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没有减少丝毫,因此会遭质疑,被认为是漂绿。
再举个可通过ISO14068-1碳中和标准验证碳中和的例子。公司B一年也产生100万吨的碳排放,但是公司B不仅每年都开展企业碳核查、设置科学碳目标、制定碳中和管理计划,还通过采取使用绿色能源、工艺改进和碳管理升级等方式降低了70万吨的碳排放并将剩余的30万吨碳排放通过购买碳信用来实现碳中和。简而言之,企业B做到了先落实碳减排,再通过高质量的碳信用抵销实现碳中和,而不是简单粗暴用钱 “买绿”。
通过采用ISO 14068-1的科学标准方法,企业可化有漂绿风险的争议点为企业发展先机和机遇,科学拥抱碳中和。
未来碳中和的发展趋势——碳足迹成为核心和纽带
在企业进行碳中和实操过程中,产品碳中和往往是最科学和最明智的切入点,因为产品碳排放是企业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且产品碳足迹(产品碳排放)相较企业层面碳排放而言更容易计算和管理。再者,由于产品碳足迹需要计算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分校、产品使用到回收处置)产生的碳排放,且上游供应链企业向下游企业输送产品过程其实也是传递产品的碳排放的过程,所以产品碳足迹也是了解和降低供应链碳排放的基础。
此外,为贯彻落实我国“双碳”发展战略,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碳足迹相关政策文件,如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建成双碳认证制度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
碳足迹已然成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和纽带,企业应善用ISO 14068-1标准,借力「国际规则“引进来”和本土认证“走出去”」等政策倡导,提升企业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科学、有序、真正地实现碳中和。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最该标准,作为补充阅读,请点击《最新发布的国际碳中和标准(ISO 14068-1)将对企业来带哪些影响?》了解更多标准使用注意事项。